根據香港教聯會今年3月10日在其網站上公布的資料顯示,汶川特大地震后,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捐資165萬元人民幣,并獲香港特區政府“支持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托基金”資助200萬港元援建的四川綿陽紫荊民族中學,于2010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使在該校學習的藏、羌等少數民族學生得到了比地震災害前更好的學習條件??墒?,新校僅僅使用一年,就被廢棄,并于最近卻被拆掉了。如此敗家子作風,自然讓人難以理解。
對于綿陽市的行為,香港特區公眾十分不解,要求香港特區政府收回由特區政府捐出的200萬港元,因為不能浪費納稅人的錢。在香港,浪費納稅人的錢是天大的事情,所以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林瑞麟不敢怠慢,將于5月24至26日訪問四川,視察援建項目,并且組織了一個龐大的訪問團。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常任秘書長羅智光、發展局四川重建組組長麥齊光、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韋志成、食物及衛生局常任秘書長袁銘輝、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及相關政策局和部門代表將隨同林瑞麟訪問四川。
在此事當中,顯示出內地官員的執政理念與香港官員的執政理念相差甚遠。在香港,無論權力多大,都在納稅人監督之下,任何人都不能浪費納稅人的錢,每一分錢都要花得物有所值,并要得到納稅人的認可。在內地,官員花錢大手大腳,絲毫不知道節儉,有的官員不惜血本追求城市的鮮亮,以顯示自己的政績,浪費幾百萬根本算不了什么,有的造價幾千萬的建筑剛剛建成即被炸掉或是棄之不用。對于如此浪費行為,綿陽規劃局不僅不知錯,反而高調認為做得有理,讓公眾大為驚訝。
綿陽市規劃局副局長何林泰強調,當初原址重建只是“應急之需”:“中學教學樓在地震中嚴重損毀,當時最緊迫的任務是在最短時間內為師生提供一個安全的教學場所,因此才決定原址重建教學樓。但從長遠規劃來說,紫荊民族中學原址臨近火車站和交通要道,人流、車流量巨大,今后附近還將有一條連接機場的道路,不利于長期辦學?!比绻f這位官員胡說八道的話,有點不禮貌,可是這種解釋的確荒謬。依此官員的說法,綿陽市根本沒有把捐獻者的一片好意當成一回事,隨隨便便將別人好心好意捐獻的400萬蓋了一個臨時建筑,這不是對捐獻者的戲弄嗎?好人捐獻出來的錢,在綿陽市的官員眼里就可以如此糟蹋!
關于外界最為關注的“學校為商業開發讓路”的質疑,何林泰表示,提升災區辦學環境的規劃在前,商業開發項目在后:“實際上我們從2009年底起,就對綿陽災后重建項目進行了梳理和評估,當初應急建設的項目也需要提升,尤其是災區學校需要一個更好的發展規劃。正是在這個時候,紫荊民族中學向市上反映教學條件難以得到滿足,我們通過調研,征求師生、家長意見后,決定將民族中學納入市內教育園區規劃中,絕不是為了引進商業項目而讓學校遷建?!币勒沾宋还賳T的話,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在剛剛建設時(2009年6月開建,2010年3月建成),就已經確定要拆了,這更證明綿陽不把捐獻者當成一回事。既然在建時就決定拆除,為何當初不停止建設以避免糟蹋捐獻者的心情呢?看來,此位官員顯然是在找借口。
據報道,“學校為商業開發讓路”并非公眾編造,而是有著某些事實依據。2009年6月,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啟動重建,2009年10月,萬達集團才和綿陽市政府簽署框架性協議,首先選中綿陽市南河區,最終選定綿陽紫荊民族中學的所在地。當時,綿陽市就和萬達集團簽署了協議,并聲明在未獲得香港方面同意的情況下,不能私自拆除紫荊民族中學。這充分證明,根本不是規劃局副局長所說的“規劃在前,商業開發項目在后”,完完全全是“學校為商業開發讓路”,即使開發包括改善紫荊民族中學的辦學條件在內,也不能顛倒兩者之間的這種前后關系。此種情況還證明,綿陽市招商引資局第四科科長李澤所說“萬達集團對于綿陽紫荊民族中學的性質并不知情,而當時綿陽市政府亦承諾將配合萬達集團做好該地段的拆遷工作,當時并未對綿陽紫荊民族中學的問題有充分的考慮”,也是地地道道的假話。規劃局副局長和招商引資科長一起說假話,自然是為了掩蓋問題。
正因為綿陽市與萬達集團達成了拆除綿陽紫荊民族中學的協議,萬達集團才進行了拆除??墒鞘虑楸幻襟w關注之后,綿陽市又把責任推給了萬達集團。這是官員的一貫做法。萬達集團反正已經投資,地皮已經拿到,商業開發已經如火如荼,利潤即將滾滾而來,替當地官員背這個黑鍋也無所謂,實際上這也是一個潛規則,所有開發項目只要引起公眾質疑,一切責任都推到開發商身上,保準平安無事。所以,5月22日,綿陽市政府稱“是萬達集團的私自行為,綿陽市政府并不知情”。萬達集團對此立即予以配合,雙方在公眾面前表演了一假“雙簧”。萬達集團表示,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是該地段最后一個搬走的,“幾乎成為了釘子戶,如果我們還不拆除修建新樓盤,那么明年上半年的開業計劃將會被推遲”。說來說去,還是為了開發,而不是為了紫荊民族中學。
已經變成既定事實,誰也無法改變正在改變的現狀。但是,有一種東西還是有所改變,那就是公眾對綿陽市官員的看法。原來以為,公眾熱心捐出來的錢用到了正經地方,沒有被浪費被糟蹋,可事實并不是這樣。即便400萬換來了7000萬,但是如果當初就把紫荊民族中學建在該建的地方,豈不是又多出400萬的效益?捐獻人的一片愛心也不會被戲弄,綿陽市官員就不會在公眾心目中留下敗家子的印象,更不會為了圓一個謊而撤十個謊。400萬就這樣打了水漂,難道綿陽市沒有將其他公眾捐獻出來的錢打水漂嗎?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