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釣魚島主權爭議,中日兩國會發生戰爭嗎?”,這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被屢屢問及的一個話題,在中日兩國間從事貿易投資的朋友們也表現得非常擔心。
這不禁讓人想到了2010年釣魚島撞船事件,回想當年的情形,在日方決定延遲釋放、并強硬地表態將起訴中國船長之后,中國國內輿論沸騰,呼吁對日強硬的民意異常強大,中國官方也被迫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與之相比,日本國內輿論雖有報道,但還不至于鋪天蓋地,整體上趨于平和,感受不到戰爭的氣息,因此無法理解國內朋友為何會提出如此不可思議的問題。
時過境遷,兩年后的今天,針對日本“購島”事件,筆者仍認為,中日之間發生戰爭——哪怕是小規模局部戰爭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這一看法或許過于盲目樂觀,“戰爭”的發生也并非困難的稀奇事,根據聯合國世界社會情勢年度報告,從荷馬史詩謳歌的米諾斯文明及中國殷朝文化勃興時的公元前15世紀至今的約3500年間,人類無戰爭記錄的歲月只有200余年;從18世紀中葉至今,人類沒有一年未發生戰爭;二戰結束后至今,人類發生的武裝沖突也已超過百余次,犧牲者超過2000萬,是廣島、長崎核爆犧牲者的一百倍。
但即便如此,中日在當前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仍無限趨零。誠然,媒體上充斥著對日本應“不惜一戰”的聲音,20多年的軍費兩位數增長也讓軍方腰桿越來越硬,但中國高層顯然頭腦是清醒的。一旦若誤判形勢,哪怕是跨出一小步,結局都將覆水難收。正如愛德華·H.卡爾(Edward Hallett Carr)在《歷史是什么》一書中所言,“一場戰爭,甚至是一場戰斗的偶然性結果,都可能導致一個國家的沒落”,說白了,當前的中國還“打不起”。
《人民日報》刊文稱,“企圖對釣魚島附屬島嶼命名,是明目張膽地損害中國核心利益之舉”,這是中國首次在釣魚島問題上使用“核心利益”一詞。5月13日,在中日韓第五次首腦高峰會期間舉行的中日首腦雙邊會談中,溫家寶總理也首次明確將釣魚島主權列為中方“核心利益”,要求日方切實尊重、謹慎妥善處理。
這一切都顯示出中國已將日本在釣魚島的種種所為看成是挑釁中國的底線,而向日本發出最強的政治警告,但這些訊號更多的是“安內”而非“攘外”。
日本知名軍事專家、陸上自衛隊原上將茅原郁生也認為,“中日在釣魚島海域的摩擦日益增多,難免會增加雙方在軍事上擦槍走火的危險性。但依據各種信息判斷,中國不會輕易地為一個小島而動用武力將其演變為戰爭等嚴重事態”。茅原郁生稱,中國GDP雖躍居了世界第二,但一半歸功于對外貿易和外資,若中國采取軍事行動,勢必引發世界的不滿,動武不是中國可考慮的選項。
實際上,在釣魚島地區如國出現非常事態,正尋求重返亞洲的美國恐怕百分百會介入干涉,這不但在美日安保條約中有明確規定,是美國作為同盟國的義務條款,也是美國基于戰略上的考慮。日本國內的確有很多分析認為,“美國不會為日本流一滴血”,但這更多的是為日本發展獨立的軍事武裝尋找借口、制造輿論。某些日本問題專家若將這些論調照搬,最終會誤國誤民、誤判形勢。
在目前局面下,所謂與日本發動“小規模局面戰爭”的言論如同癡人說夢,中日若武,只會是你死我活的輸贏之爭。日前,日本媒體披露了一份自衛隊制定的“奪島作戰計劃”,詳細介紹若中國軍隊武力攻占釣魚島后,自衛隊如何奪回的作戰部署與方法,細分成五大步驟和三大作戰。三大作戰包括:1、登島作戰,一旦確認中國武力攻占,陸上自衛隊西部方面普通科連隊將分別從長崎基地和佐世?;刳s往釣魚島,實施登島作戰;2、海上打擊,海上自衛隊出動佐世?;刈o衛艦等艦艇趕赴釣魚島周圍海域,向中國艦隊發起反擊;3、防空作戰,航空自衛隊位于筑城、新田原、那霸三個基地的戰斗機全部投入攻擊戰,為防止中國空軍戰機和高命中率導彈對日本軍事基地和其它設施的攻擊,將投入陸上自衛隊高射特科(炮兵)部隊和地對空攔截導彈部隊。
日本在戰后雖然只能利用愛國者導彈進行防御,但其海、空實力不容低估。中日若開戰,中國打贏的概率并不高。茅原郁生也在《中國的軍事實力——2020年的將來預測》一書中寫道,“中國海軍實際上分為精銳部隊與一般性部隊,精銳部隊正在快速發展中。日本艦隊與部隊人數雖不多,但總體裝備優于中國,特別是軍事訓練扎實,高于中國。中日空軍整體上看,日本的軍事質量要比中國略強一些,特別是在偵察與反潛機方面,日本有優勢”。
更重要的是日本抓住了中國內政虛弱的軟肋。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內政做不好,外交就一定會出問題。當下的中國在外交上的被動局面無不與內政有關。正如有人調侃得那樣,當連眼前的半畝三分地都保不住的前提下,哪有心思去關注八竿子打不著的釣魚島。在中國國內的主戰派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網民中,除了對中國實力預估過高導致預期樂觀的人之外,誰能保證沒有居心叵測之人,期待著趁機“后院著火”呢?
在外交問題上,中國看似聰明實則愚笨,日本則正相反。在對日報道方面,對媒體的長期管制讓新聞處于“腦死”狀態,通稿式報道只會遮蔽真相和判斷力,讓百姓在心情上“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拿石原慎太郎來說,每個人都有權討厭、謾罵批評他,但必須有起碼的了解,對其行為也需基于常識判斷。中方最初將石原購島誤判為是作秀、為組建新政黨造勢等,但一個年過80歲、說話直接、反共產主義也反美國霸權、連續四次高票當選東京都知事、且每次競選都不用站街頭演講拉票就能贏得極高支持的人來說,有什么必要作秀呢?又有什么心情玩“鬧劇”呢?
至于釣魚島今后的走向,筆者認為,“購島”幾乎是板上釘釘,只是相較于“國有化”,東京都購買到手的可能性更大,目前的所謂“島主”也坦言欣賞石原的手法,對中央政府缺乏信任。當然,在明年契約到期前,日本中央政府存在說服“島主”的可能。
如果日本政府購買成功,根據相關法律和規定,國會有權組團對“國有資產”進行調研、視察,那么至少國會議員等的登島將變成可能,在開發、設限等各方面,日本政府都將不得不聽從國會意見。
如果東京都購買成功,石原本人多年來一直被外務省駁回的登島夢想將有望實現,要不要開發、要不要設置登島限制等,都將由石原領導的東京都政府說了算。
但不管是哪種結果,都將強化日本對釣魚島的實效支配權。在不久的將來,日本或將登島常態化,甚至是如同日本無法收回北方四島一樣,釣魚島也將離中國越來越遠。與眼下的爭議相比,彼情彼景才是更讓中國不堪接受的事態,中國屆時又將如何應對?
上一條:揭著名演員唐國強前妻上吊自殺真相
下一條:6000萬網民網購被騙說明什么?